之前,我介紹了中國市場進口主流色譜柱排行榜和中國市場進口非主流色譜柱排行榜,那么今天我想說說在色譜柱市場上的中國力量!
在中國色譜柱市場上,外企仍占****地位,而國內企業經過多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正在快速追趕中,中國色譜柱企業目前大多是擔當生產商和經銷商的角色,更多的是兩種角色兼而有之!
要讓我們的企業發展壯大,生產商和經銷商缺一不可,也就是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缺一不可,沒有中國好產品,再好的推廣也只是給外企打工,同樣只有好產品,推廣很爛,也只能孤芳自賞。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國內企業主要有:
生產為主:月旭,安譜,艾杰爾,依利特,迪馬,賽分,中科安泰和凱迪,研創
經銷為主:廣州綠百草,北京綠百草,飛諾美
然而國內色譜柱企業眾多,尤其是經銷商*多,因篇幅有限,其他企業難以一一介紹,如滄海遺珠,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補充,謝謝!
1 . 月旭
月旭的明星產品是液相色譜柱,*近幾年也開始經銷其他品牌色譜柱,現在又代理了溶出儀,估計是為了快速提高銷售額,增加單個客戶的產值。
目前月旭色譜柱年銷量2萬支以上,
雖然整體銷售額并不是很高,但色譜柱能達到這個數量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這是中國色譜柱的驕傲,說明廣大客戶對中國色譜制造的認可,
也讓我感覺到了,持續再發展5-10年,中國色譜柱是有機會**超越國外品牌的。
然而2017年初,創始人趙總因為和資本方的管理理念不合,意外出局,真是讓人惋惜。
我們色譜柱業務是一個小生意,經不起太多的內耗。它需要老板們一人身兼多職,研發,生產,市場一起抓,兢兢業業去做,才有可能做的好。
在一家小公司,老板的樣子就是公司的樣子,所以創始人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可以說是代表公司的精神!
后來我與月旭一些中高層經理溝通,他們講公司的中層骨干已經成長起來了,公司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我真心希望月旭可以跨過這次障礙,越做越好!
2 . 安譜
安譜*初是經銷商,代理很多國外品牌,尤其是Supelco的分析產品做得非常出色。
然后開始引入OEM產品,比如樣品瓶,萃取柱等等;之后再收購,變成自己的產品;再到上市成功,被聚光集團收購,業績一直保持上高速成長。
這應該是我輩經銷商發展的經典模板。
安譜目前主要經營自己的品牌為主,官方公布2017年銷量已經超過4億,明星產品是在標準品和試劑業務。
而色譜耗材業務中,樣品瓶一直銷量不錯;固相萃取柱業務*近也較大增長,據說現在有5萬盒;而色譜柱業務相比之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這跟安譜公司的重視程度有關。
安譜非常務實,我估計安譜應該是認為色譜柱技術要求高,且競爭激烈,收益又不高,所以把工作重心放在見效快的標準品業務上。
艾杰爾的明星產品是固相萃取柱,據說大概20萬盒一年,在數量上已經超越了國外品牌,下一步我們期待在技術上的**吧。
另一塊業務是中壓制備、固相萃取等儀器,而色譜柱銷量很少,在市場上很少聽到。
2016年初,艾杰爾被丹納赫收購。
聽到這個消息,我一方面會為中國企業被丹納赫青睞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又擔心一個辛苦建立的中國品牌很可能會被買來之后擱置到廢掉。
之后,丹納赫收購了Phenomenex,這種擔心更加重了!
資本的作用:
上述三家都引入了資本,我認為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引入資本可以讓公司快速發展壯大,還有就是創始人覺得做的太累,想脫手套現!而資本方也想參與管理,也有想早點獲利收割完走人。
雙方的想法都是各種各樣的,如果無法達成統一,在雙方博弈之下難免有所損失。
脆弱的中國品牌真的經不起折騰了,盲目引入資本是會帶來災難的,應該慎之又慎。
如果雙方達成共識,共同壯大民族品牌,那才會是個雙贏的結局!
4 . 迪馬
迪馬是老牌的經銷商,曾經經銷過很多知名品牌的色譜柱,應該是*早搞色譜柱OEM的。
**代鉆石柱做的非常成功,
之后在原***的技術總監加入后,迪馬開發出了自己的色譜柱和固相萃取柱,加上**代鉆石柱,應該有一萬支以上的銷量。
前幾年在重點發力固相萃取市場,不過這一兩年好像市場推廣不足,不知道內部發生了什么問題,也可能是銷售數量太少,目前在華南市場基本沒什么聲音了。
賽分的明星產品是蛋白色譜柱,主要是跟蛋白柱的霸主TSK競爭,蛋白色譜柱比較小眾,所以在市場上不溫不火。
據說賽分在美國做的不錯,也給一些知名色譜公司代工,我估計品質還是不錯的。
2007年賽分曾經跟美國UCT(主營固相萃取柱)合資。
當時賽分也找我們幾個代理商洽談合作,可惜很奇怪,居然沒有后文了。
如果當時抓住機會重點推廣固相萃取柱,應該08年三聚氰胺事件時可以分一杯羹,也許后面就不是艾杰爾一枝獨秀了。
后期賽分負責華南的銷售換了一波又一波,作為代理商我們都感到很困惑,基本停止了合作。
這對品牌的建立是非常傷害的,好在賽分可能意識到了人員穩定的問題,前兩年引入了一位新的銷售總監,據說團隊穩定下來了,讓我們期待賽分后期的表現!
6 . 依利特
依利特的明星產品是國內填裝的Hypersil色譜柱。
曾經***世爾公司為推廣自己的進口色譜柱,有考慮停止填料供應,后來據說是給大連化物所的面子,還是繼續供應了。
依利特的色譜柱很多年前就大概一萬根,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增長。
7 . 中科安泰和凱迪
這兩家都是蘭化所的背景,明星產品是國產的氣相填充柱和毛細管柱。
填充柱單價很低,以后會逐步被毛細管柱取代,感覺一直以來并沒有太強的存在感。
我認為國資背景的企業并不太適應我們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
尤其是東北和西北的企業,當地市場經濟本來就不活躍,普遍反應慢,市場推廣弱,也不太在意技術革新,基本還是依靠兩大化物所的支持。
雖然擁有這么牛的色譜技術力量,擁有國家經費支持的便利,仍然沒有做出像樣的產品。
始終還是保持低質低價狀態,還處于十年前的狀態吧!
8 . 研創
研創的明星產品是手性色譜柱,主要的競爭對手是Daicel。
手性色譜柱比較小眾,研創一直知名度不高,色譜柱銷售數量也非常少。
研創是從國外帶回來的技術。
因為我幾乎沒賣過,所以對研創的品質不好評價,估計經過在國內十多年的發展應該有一些成績了吧。
感覺研創的市場策略上太簡單了,主要靠自己的推廣,沒有依靠其他渠道力量;而自己的銷售又少,所以市場還是沒有打開!